文章:曾鸣:一位舞美设计师创作的小电影《女人》发布时间:2022-08-25 | 文章来源: |
日前收到著名舞美设计师陈文龙发来他一部电影短片《女人》的样片,充满好奇与期待。因为通过他的朋友圈我早已观察到他在从事专业舞台设计之余,有心转型玩电影了。
而我一直有个观点,认为摄影师和舞台美术设计师转型做电影导演和编剧,会有明显的先天优势。因为他们更懂得运用视觉语言和光影表情,更具“时空融合”的意识。电影是通过画面讲述的故事。我希望他的这个短片能应证我的观点。于是急切拉上窗帘,静心观赏。
果然,我看到了一部这样的影片: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只有片尾时闪出的一条字幕:给在这片土地上寂寞无闻操持一生的女人。更没有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只有游弋于春夏秋冬生活场景中,因此也被随机命名为“春”“夏”“秋”“冬”的四个女人,以及四个作为“戏剧符号”的角色“戏妆女人”“诵经女人”“背身男人”和“背身男孩”。而“春”“夏”“秋”“冬”实际上是一个女人的童年、少年、青年和老年。
该片故事发生的年代不详,凭装束可以大致判断为“民国”时期。地址也不清,凭建筑风格和农作物可以判断为南方的乡下。而串联和贯穿全片的一个意象或者说“戏核”的,是一只孩子用石子刻在大宅院青砖墙面上的蝴蝶,而贯穿全片的“戏剧动作”,就是一个女人不断下河洗衣,以及在大宅门后期盼与逃避一个男孩和男人的足音与敲门声。整个影片在极致的简洁与简练,高冷的画面和光影,平稳和略显抑郁的节奏中展开、重复与弥合。
作为本片编剧和导演的陈文龙,他不着一墨地想通过这个“女人”向我们表达些什么——这就成了我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时时要不由自主地去思考与反刍的问题。而整个影片中,也处处开辟了供我们思考的窗口和思想的通道。且不论你的观感与想法是不是与编导和其他人一致,总之你不得不去思考。
这就像我们欣赏一首简洁的诗和音乐一样,有时候越简单,我们就越是抑不住要展开想象翅膀;越简练,可开发的内涵就越丰富。把“深刻”与“复杂”的权利还给读者、听众与观众,有愿望和勇气这样去做,且做得到位的人,更值得我们信赖,做起来也更难。
且听陈文龙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我想给中国女人找一张面孔。数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女人。她们通常都是静默的,忙碌于日常烟火里,很多时候甚至只是男人身后的影子。但是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情爱纠缠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我想用25分钟来讲述一个女人的一生。由此延展到对一个族群生存状态的思考。她们的价值和意义何在?一声又一声的木鱼,到底在渡今生还是在修来世?当她们苍苍白发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的花样年华,可否有过失落和遗憾?”
这是一种朴素的想法和做法,但做艺术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观众头脑里。于是陈文龙选择了一种写意的、点到为止式的、冷静呈现和细节表现的方式,引导和感染我们和他一起,去触及和夯实那些想法。而且,既然决心要把镜头下的“女人”放到一个超越时代和阶层,超越琐屑的实际生活内容,甚至超越女人本身的视野和语境下,去做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哲理观照,那么,他现在启用的这种做法和形式,就是恰当的,甚至是别无选择的。
有容乃大,对于一个人而言,这个“容”即胸怀,而对于一个作品而言,这个“容”乃形式的容积率。在我看来,“形式大于内容”并不是什么贬义词,形式不但可以大于内容,而且还可以提升和创造内容。不如此,我们就无法解释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何以能够反映一个时代和人们共同的心声,一滴露珠何以能够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芒了。因此一部形式恰当的短片,同样可以表现一部大片的思想内涵,而一部大而不当的大片,看完啥都留不下。以小见大,才是真的大。
与陈文龙在微信和电话里就此片有过几次交流,他说他想用一种散文诗的结构,通过三重回忆来呈现一种意识流般的叙事。尝试一种改变“故事是王道”的可能。最大限度削弱故事叙事功能,只保留必要的逻辑暗示,让故事的开始有多种可能,成为一种开放式的状态。故事的结果却是一种闭合状态,是清晰和具体的。
他还说,可是他花了一年多时间,拍摄制作出来这部实际时长仅25分的小电影,却没能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但他说,我的观后感之精准,竟然和他的初衷如出一辙。长夜寂寂,终有回声,温暖。
我说做小电影和小剧场艺术一样,做的就是实验精神,做的就是细分市场和精准投放。只要10个人中有1个人认可,就是成功,有2个人认可那就是胜利。你要想让那8个人都认可,那拍出来的可能就是个“大行活”。不管是小电影还是“大行活”,让人认可都很难,更难的是让我们希望认可的人认可,那才是一种更有实验价值的认可。取向不同,价值不同,我们做“晚会剧”实验,取向就是想让那“8个人”认可,走的是大众市场。如果10个人中只有5个人认可,那都是失败。
我与陈文龙有过舞台剧合作,他温文尔雅而不失个性,认真细致且颇富才情。所以他玩起电影来,也能让我眼前一亮就不足为奇。因为片子尚未正式上线,我不便展开作更多剧透。他说这是一部散文诗式的文艺片,我看这也是一部有厚度的小说和“实景戏剧”。
我要说这是一部性情之作、情怀之作,也毫不为过。在当下,还能沉得住气较真玩艺术的人,都值得佩服与尊敬与祝贺。最后容我节选几段我作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朗诵诗《中国女性之泪》, 作为对这部影片观后感的画外音吧:
母亲的,妻子的,情人的
中国女性的泪水
从孟姜女和祝英台
从林黛玉的眼眶
源远流长而来
把日历泡咸了
把窗帘泡咸了
把鞋底、井水、书签
把这皇天后土
和男人的心
全都泡咸了
我欲扯无际晴空
揩你不尽的泪滴
注视中国女人
有泪就让她们流
流在脸上更加晶莹
流在心里更加善意
流完了,流干了
就注视她们深深的眼窝
那里深藏着所有的哲理
中国不擅张开双臂
如一只蝴蝶
中国女性用泪水
滋润这世界
和男人的心
2022.8.23
陈文龙,笔名边海,一级舞美设计师,业余编剧、导演。田汉舞美设计奖获得者,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最佳舞美设计奖,河南省文华舞美设计奖,“黄河杯”舞美设计奖,广东省粤剧汇演一等奖,甘肃省戏剧汇演一等奖,多次入围中国艺术节,中国越剧节等;多次获福建省戏剧会演设计一等奖等。